在各种坐具发明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有些地方随著凳子或椅子流行,人们渐渐不再席地而坐。
东亚
编辑
席地而坐的日本人。
中国古代多席地而坐,常见的坐姿包括正坐,即屈膝跪坐、趺坐,即盘腿而坐、以及箕踞,即两腿前伸而坐[2][3]。其中正坐是符合礼仪的坐姿,可能与华夏民族传统服装不著裤有关[4]。
六世记的佛教壁画和石刻中有出现椅子,但大多数人仍是席地而坐,到12世纪的宋朝起才流行起坐椅子[5]。席地而坐的文化在中国如何被取代仍有争议,主要的假说包括中国自己发明了椅子、凳子从中亚传入、七世记的景教传教士带入坐具、或佛教僧人从印度带入寺院家具。[6]
台湾原住民大约在日治时代开始用椅子[7]。
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席地而坐仍相对常见,例如和室中只有叠席或坐垫。
印度
编辑
在瑜珈传统中有几种不同的坐法,西元前300~100年的《知识奥义书》(दर्शन उपनिषत्)中列了包括简易坐(梵语:सुखासन)、金刚坐(वज्रासन)、莲花坐(पद्मासन)等。瑜珈认为各种坐法有不同的健康功效或宗教意义。
美洲
编辑
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阿兹特克人大多也席地而坐,他们使用一种叫作petlatl的草席,只有皇帝或达官贵人会使用椅子[8]。
西方
编辑
席地而坐的两名欧洲女性(约1930年代)。
椅子和凳子大约出现在西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但不常使用,大多数人席地而坐,后来慢慢被凳子、箱子(后来发展成长凳)、以及椅子取代[9]。西方在古典时代即转变为以凳子为主要的坐具[10]。椅子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上面往往有雕刻装饰并镶嵌象牙和黄金,地位越高椅子越高,大多数椅子远比现今的低,有的只有25公分高[11]。古希腊人大量使用四足凳(δίφρος)、折凳(δίφρος ὀκλαδίας)和躺椅(κλίνη)等等[9][12]。大约16世记欧洲的凳子和箱子被椅子取代,但有些情境下椅子仍象征地位,例如英国下议院和加拿大国会中只有议长有椅子坐 [13][14],并且在英语中有一些组织的领导者会被称为椅子(chair)[15]。圣座(拉丁语:Sancta Sedes)原本也是指教宗的椅子。盘腿坐在现代欧洲语言里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包括“土耳其式”或“裁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