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肛门镜是肛肠科常用的检查手段,用于观察直肠下段和肛门部位的病变情况。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检查后注意事项等。
1、检查前准备:
就诊与申请:患者首先需前往医院肛肠科或消化内科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电子肛门镜检查申请单。肠道准备: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洁肠道,以确保检查时的视野清晰。这通常涉及饮食调整(如检查前三天尽量清淡饮食,前一天进食低纤维素、无渣饮食)、口服清肠药物或进行灌肠等。体位准备:检查时,患者通常采取侧卧位或截石位(病人平卧位,面部向上,两腿分开),以便于医生操作。2、检查中过程:
消毒与润滑:医生会对患者的肛周皮肤及直肠进行消毒处理,常规消毒2-3遍,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在肛门处涂抹石蜡油或凡士林等润滑剂,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置入肛门镜:在充分润滑和扩肛后,医生将电子肛门镜缓慢置入肛门内。电子肛门镜前端带有摄像头,可以通过光纤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便于医生观察。观察与记录:医生通过显示屏观察肛门及直肠下段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痔疮、肛瘘、息肉、炎症、充血、水肿等病变。3、检查后事项:
排气与休息:检查结束后,患者可到厕所排气,以缓解胀痛感。同时,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与护理:在饮食上,患者应注意保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注意肛门部位的清洁与护理,避免感染。肛裂患者、肛门括约肌痉挛患者等特定人群可能不适合进行电子肛门镜检查,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检查方式。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配合医生进行呼气、憋气等操作,以减轻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