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年代表性学术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名称 |
作者 |
发表年月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田克勤 |
201509 |
2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生态思想探讨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胡海波 |
201507 |
3 |
探寻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文化语境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杨晓慧 |
201506 |
4 |
马克思国际货币职能视角下的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孙业霞 |
201504 |
5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竭长光 |
201503 |
6 |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价值与局限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韩秋红 |
201408 |
7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问题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李艳 |
201404 |
8 |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与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竭长光 |
201402 |
9 |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性理解的历史主义原则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胡海波 |
201312 |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李婧 |
201308 |
11 |
“第三条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终结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王学军 |
201211 |
12 |
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魏书胜 |
201201 |
13 |
先秦儒家“道德的政治”之 价值理想及其当代意义 |
政治学研究 |
荆雨 |
201310 |
14 |
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 |
哲学研究 |
胡海波 |
201512 |
15 |
“西方哲学中国化”: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
哲学研究 |
韩秋红 |
201507 |
16 |
从德国观念论到《资本论》——重思马克思哲学的形上观点 |
哲学研究 |
田冠浩 |
201504 |
17 |
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 |
哲学研究 |
庞立生 |
201202 |
18 |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 |
教育研究 |
王占仁 |
201505 |
19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 |
教育研究 |
张澍军 |
201504 |
20 |
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 |
教育研究 |
杨晓慧 |
201209 |
21 |
英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之启示——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 |
教育研究 |
王占仁 |
201207 |
22 |
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 |
高校理论战线 |
李艳 |
201302 |
23 |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高校理论战线(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李忠军 |
201209 |
24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论析 |
高校理论战线 |
王占仁 |
201201 |
25 |
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多维思考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田克勤 |
201511 |
26 |
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政课 |
中国高等教育 |
杨晓慧 |
201502 |
27 |
围绕关键问题切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
中国高等教育 |
韩丽颖 |
201408 |
28 |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集成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国高等教育 |
李忠军 |
201403 |
29 |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逻辑 |
中国高等教育 |
李艳 |
201302 |
30 |
关注和研究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内在机理 |
中国高等教育 |
李亚员 |
201210 |
31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向度探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唐立平、田克勤 |
201507 |
32 |
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田克勤 |
201502 |
3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基本特征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岳强、田克勤 |
201411 |
34 |
邓小平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田克勤 |
201406 |
3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探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田克勤 |
201311 |
36 |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提升路径的认识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张泽强、田克勤 |
201302 |
37 |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田克勤 |
201204 |
38 |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与实践创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杨晓慧 |
201504 |
39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理性、本质定位及系统建设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杨晓慧 |
201410 |
40 |
“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核心内涵的探讨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李忠军 |
201510 |
41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探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李忠军 |
201312 |
42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考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郭凤志 |
201511 |
43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郭凤志 |
201404 |
44 |
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郭凤志 |
201310 |
45 |
社会思潮影响思政课教师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创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刘世华 |
201407 |
46 |
“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高地 |
201503 |
47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反思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上官苗苗、王立仁 |
201505 |
48 |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第六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会议综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王霞、孟宪生 |
201509 |
4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内涵及建设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孟宪生 |
201507 |
50 |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合力机制探究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孟宪生 |
201405 |
5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必要性论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蒋青青、李婧 |
201511 |
52 |
毛泽东宪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蒋青青、李婧 |
201407 |
53 |
把握教育对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赵野田 |
201406 |
54 |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策选择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赵野田 |
201210 |
55 |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李艳 |
201403 |
56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整体性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胡海波 |
201401 |
57 |
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张森林 |
201310 |
58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王学军 |
201312 |
59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二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胡海波 |
201303 |
60 |
试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薛利锋 |
201212 |
61 |
论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康秀云 |
201208 |
62 |
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三对关系论析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王占仁 |
201202 |
63 |
新时期军队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范杨 |
201507 |
64 |
“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杨志平 |
201506 |
65 |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考察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段妍 |
201502 |
66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政策视角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韩丽颖 |
201501 |
67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定位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冷雪梅 |
201409 |
68 |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主体意识及话语体系创新 |
红旗文稿 |
郭凤志 |
201509 |
69 |
雷锋精神的伦理学解读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崔秋锁 |
201406 |
70 |
究竟是生产正义还是分配正义——兼谈马克思与奥康纳的区别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谢昌飞、韩秋红 |
201310 |
71 |
奥康纳生态社会主义之正义观——生产正义亦或分配正义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刘颖、韩秋红 |
201212 |
72 |
普鲁姆德女性—自然模式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逻辑进路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史巍 |
201202 |
73 |
马尔库塞“自然主体”的伦理重建 |
道德与文明 |
步蓬勃、韩秋红 |
201403 |
74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 |
道德与文明 |
步蓬勃、韩秋红 |
201206 |
75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
道德与文明 |
谢昌飞、韩秋红 |
201206 |
76 |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转向 |
道德与文明 |
史巍 |
201311 |
77 |
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一种可能的康德伦理学路径 |
道德与文明 |
刘静 |
201206 |
78 |
有道德的权利尊严如何可能——以道德为基础的康德尊严理论 |
道德与文明 |
刘静 |
201503 |
79 |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
中国高教研究(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杨晓慧 |
201501 |
80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
中国高教研究 |
王占仁 |
201507 |
81 |
英国高校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研究——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 |
中国高教研究 |
王占仁 |
201210 |
82 |
关于我国公务员道德缺失与教育对策的若干思考 |
社会科学战线 |
赫军、张澍军 |
201406 |
83 |
清廉:传统官德及其现代意义 |
社会科学战线 |
刘万民、张澍军 |
201403 |
84 |
关于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
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杨晓慧 |
201406 |
85 |
正义与关怀:美国高校学科课程中的道德教育 |
社会科学战线 |
蒋菲、杨晓慧 |
201305 |
86 |
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历程 |
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
韩秋红 |
201211 |
87 |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 |
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李忠军 |
201506 |
88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李忠军 |
201403 |
89 |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特点及其启示 |
社会科学战线 |
商应美、李忠军 |
201410 |
90 |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精神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忠军 |
201210 |
91 |
从“学习型革命党”到“学习型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探索 |
社会科学战线 |
田克勤 |
201208 |
92 |
从《欧游心影录》看梁启超的文化观 |
社会科学战线 |
胡洋、程舒伟 |
201511 |
93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
社会科学战线 |
薛金艳、程舒伟 |
201306 |
94 |
严谨求实,探索创新---郑德荣教授学术思想评介 |
社会科学战线 |
程舒伟 |
201206 |
95 |
历史解释的界限——韦伯对庸俗唯物主义者“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
社会科学战线 |
刘举、庞立生 |
201504 |
96 |
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论析 |
社会科学战线 |
王占仁 |
201203 |
97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性思考 |
社会科学战线 |
高地 |
201406 |
98 |
论党内民主的政党文化基础 |
社会科学战线 |
孙成武 |
201312 |
99 |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
社会科学战线 |
孙成武 |
201203 |
10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演进及其制度定位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婧 |
201210 |
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婧 |
201410 |
102 |
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 |
社会科学战线 |
胡海波 |
201401 |
103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及其特点---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社会科学战线 |
张志伟、栾雪飞 |
201206 |
104 |
社会科学战线 |
张湘富、张森林 |
201203 |
|
105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辨析 |
社会科学战线 |
康秀云 |
201406 |
106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规定及范式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艳 |
201406 |
107 |
近十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分析 |
社会科学战线 |
韩丽颖 |
201406 |
108 |
“伊拉克门”与美国伊拉克政策安全困境应对(1989-1994) |
社会科学战线 |
冷雪梅 |
201210 |
109 |
近代社会转型期东北市民阶层精神生活风俗的变迁 |
社会科学战线 |
段妍 |
201210 |
110 |
论执政党脱离人民群众的政治风险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玉敏 |
201312 |
111 |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民主方式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爽 |
201312 |
112 |
唯物史观与折中论:近代中国社会学者之派分与比较 |
社会科学战线 |
李爽 |
201208 |
113 |
基于Bb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革与反思 |
社会科学战线 |
倪娜 |
201311 |
114 |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当代重探——以“民之父母”为例 |
社会科学战线 |
荆雨 |
201210 |
115 |
对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康德式回应 |
社会科学战线 |
刘静 |
201501 |
116 |
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 |
远程教育杂志(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
高地 |
201403 |
117 |
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
电化教育研究 |
李亚员 |
201507 |
118 |
知识型创业大学生非自愿就业策略探究 |
教育发展研究 |
朱春楠 |
201506 |
119 |
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 |
教育发展研究 |
刘志 |
201311 |
120 |
案例教学法与“广谱式”创业教育 |
教育发展研究 |
王占仁 |
201305 |
121 |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 |
教育发展研究 |
王占仁 |
201202 |
122 |
强化导师责任 扎实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唐德先 |
201205 |
123 |
MOOC在西方高校德育课程中的应用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启示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高地 |
201404 |
124 |
大学文化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
现代大学教育 |
朱春楠 |
201211 |
125 |
国际创业教育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辨析——以“Enterprise”与“Entrepreneurship”语义、语用分析为中心 |
外国教育研究 |
王占仁 |
201506 |
126 |
公民教育中心:俄罗斯公民教育的专门机构 |
外国教育研究 |
雷蕾 |
201407 |
127 |
加拿大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与途径——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为个案 |
外国教育研究 |
高地 |
201312 |
128 |
李普曼儿童哲学教育的奠基性反思 |
外国教育研究 |
罗兴刚 |
201210 |
129 |
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 |
外国教育研究 |
朱春楠 |
201208 |
130 |
美国培育积极公民的志愿服务路径研究 |
外国教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康秀云 |
201207 |
131 |
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研究 |
外国教育研究 |
王占仁 |
201203 |
132 |
俄罗斯现代德育体系的三重向度 |
比较教育研究 |
雷蕾 |
201505 |
133 |
西方隐性德育理念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
研究生教育研究 |
唐德先 |
201204 |
134 |
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
教育科学研究 |
郑敬斌、王立仁 |
201204 |
135 |
关于“灵魂”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探讨 |
教学与研究 |
李忠军 |
201511 |
136 |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衡现象及对策研究 |
教学与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任志锋 |
201501 |
137 |
文化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追求 |
大学教育科学 |
李艳 |
201212 |
138 |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 |
南京社会科学 |
冯昆 |
201508 |
139 |
孔子之“礼”的政治哲学意蕴 |
江苏社会科学 |
涂良川 |
201512 |
140 |
中国哲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人生态度 |
江苏社会科学 |
胡海波 |
201504 |
141 |
荀子“礼乐政治”刍议 |
江苏社会科学 |
隋思喜 |
201504 |
14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性路径 |
江西社会科学 |
段妍 |
201410 |
143 |
试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时代化 |
北京社会科学 |
王学军 |
201401 |
144 |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的实在性研究 |
北京社会科学 |
刘颖、韩秋红 |
201309 |
145 |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秘密 |
贵州社会科学 |
杨淑静 |
201210 |
146 |
新的“症候”群与马克思的回答——从《共产党宣言》出发理解共产主义 |
河南社会科学 |
王英志、韩秋红 |
201508 |
147 |
面向生态文明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兼论建设性后现代的逻辑进程 |
河南社会科学 |
谢昌飞、韩秋红 |
201402 |
148 |
奥康纳生态观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意蕴 |
河南社会科学 |
于洁、韩秋红 |
201402 |
149 |
中国文化语境下自由价值观话语发展的历史逻辑 |
湖北社会科学 |
郭凤志 |
201512 |
150 |
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发展与体系构建 |
湖北社会科学 |
申雪寒 |
201405 |
15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湖北社会科学 |
田克勤 |
201401 |
152 |
产业化与市场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张军、万兴亚 |
201311 |
153 |
“西方哲学在中国”与“西方哲学中国化”——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自觉 |
社会科学家 |
韩秋红 |
201412 |
154 |
从“孝”与“Eros”的比较看中西传统伦理共通之可能性 |
社会科学辑刊 |
罗兴刚 |
201301 |
155 |
告别中世纪的三次理性革命——从霍布斯到马克思 |
社会科学辑刊 |
田冠浩 |
201211 |
156 |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 |
社会科学辑刊 |
崔秋锁 |
201201 |
157 |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机制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韩秋红 |
201509 |
158 |
西方哲学形而上轨迹与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
韩秋红 |
201409 |
159 |
中国古代哲学“悟道”思维与“德性”精神的文化传统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胡海波 |
201507 |
160 |
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与哲学憧憬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庞立生 |
201507 |
161 |
哲学探索的个性展现与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达——《汪信砚论文选》的述评、研究和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崔秋锁 |
201201 |
162 |
传统父子关系的论争与家庭伦理的当代重构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 |
刘鹤丹 |
201507 |
163 |
选择与灌输:当代美国价值观培育的双重模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冷雪梅 |
201405 |
164 |
中美大学生人生理想道德属性比较研究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蒋菲 |
201411 |
165 |
论学校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
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吴林龙、王立仁 |
201401 |
166 |
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政策执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和用人单位调研为例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商应美 |
201406 |
167 |
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及战略对策研究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商应美 |
201303 |
168 |
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探析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李亚员 |
201212 |
169 |
毛泽东的思维艺术探析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田克勤 |
201203 |
170 |
现代性的救赎——谈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范式转换的哲学逻辑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步蓬勃、韩秋红 |
201402 |
171 |
韩国创业教育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与启示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朱春楠 |
201211 |
172 |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田克勤 |
201207 |
173 |
精神共同体观念的现代重建——黑格尔早期宗教、经济与政治思想研究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田冠浩 |
201505 |
174 |
俄罗斯反腐败措施及其启示 |
东北亚论坛 |
迟连翔、齐晓安 |
201205 |
175 |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 |
东北亚论坛 |
尹艳辉、栾雪飞 |
201211 |
176 |
城市发展研究 |
刘成军、孙育红 |
201511 |
|
177 |
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
经济纵横 |
段妍 |
201205 |
178 |
东北地区城市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
经济纵横 |
关凤利 |
201211 |
179 |
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
经济纵横 |
梁策、孟宪生 |
201307 |
180 |
发达国家生态技术创新的实践及启示 |
当代经济研究 |
孙育红 |
201308 |
181 |
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意愿与参与方式的调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
华东经济管理 |
宋传联、齐晓安 |
201407 |
182 |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 |
经济问题 |
赵胜文、张富国 |
201505 |
183 |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
现代传播 |
王子刚 |
201510 |
184 |
重估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价值和中国意义——青年哲学对话录 |
江海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田冠浩 |
201505 |
185 |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
理论探索 |
李亚员 |
201501 |
186 |
社会思潮研究范式及其转换方向——基于近30年来有关文献及科研项目实证分析基础上的探讨 |
理论探索 |
李亚员 |
201401 |
187 |
论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循数”治理 |
理论探索(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
任志锋 |
201411 |
188 |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对内地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
中国青年研究 |
商应美 |
201405 |
189 |
高校创业教育观念的价值澄清与科学定位问题研究 |
中国青年研究 |
商应美 |
201305 |
190 |
内生型大学生思潮的提出及其现状初探 |
中国青年研究 |
李亚员 |
201305 |
191 |
马克思价值观的三重解读维度 |
学海 |
崔秋锁 |
201201 |
192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从“偏向”到“摊牌” |
美国研究 |
冷雪梅 |
201206 |
193 |
科学理解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
学术研究(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
崔秋锁 |
201203 |
194 |
“总依据”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 |
理论探讨 |
马程程、张森林 |
201401 |
195 |
发展完善我国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深层障碍及对策研究 |
理论探讨 |
伊全胜、万兴亚 |
201405 |
196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与党的建设 |
理论探讨 |
常海、阎志才 |
201301 |
197 |
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统筹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
理论探讨 |
赵天娥、阎志才 |
201305 |
198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气演变的历程 |
理论探讨 |
段妍 |
201207 |
199 |
马克思视野下“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创新 |
理论探讨 |
段妍 |
201505 |
200 |
“四个全面”的民主政治内涵论析 |
理论探讨 |
刘世华 |
201511 |
201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 |
理论探讨 |
唐德先 |
201205 |
202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社会公平为分析视角 |
理论探讨 |
张杰、胡海波 |
201203 |
203 |
延安整风与党的思想路线探析 |
理论探讨 |
董平、阎志才 |
201201 |
204 |
对民主的属性问题的探讨 |
理论探讨 |
张冰、阎志才 |
201209 |
205 |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及其历史转换 |
东南学术 |
史巍 |
201201 |
206 |
市场交易秩序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超越 |
学习与实践 |
王国伟 |
201303 |
207 |
“正义”还是“美德”?——重思康德伦理学的思想主题 |
学习与探索 |
刘静 |
201508 |
208 |
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以高校党建工作为视角 |
学习与探索 |
王颖、栾雪飞 |
201412 |
209 |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解释学视域——从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融合来看 |
学习与探索 |
王艳华 |
201403 |
210 |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史轨迹的再诠释 |
学习与探索 |
谢昌飞、韩秋红 |
201403 |
211 |
形而上学的批判史——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轨迹探寻 |
学习与探索 |
韩秋红 |
201403 |
212 |
中国共产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
学习与探索 |
张军、万兴亚 |
201306 |
213 |
爱的教育:“高贵的谎言”背后——政治哲学如何作为原初的伦理学 |
人文杂志 |
罗兴刚 |
201207 |
214 |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调查与思考——以吉林省推进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 |
探索 |
张湘富、张森林 |
201208 |
215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认同的原因及启示 |
理论学刊 |
刘世华 |
201511 |
216 |
论雷锋精神培育的现实性维度 |
理论学刊 |
王立仁 |
201211 |
217 |
从现象学维度观照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理解 |
理论学刊 |
胡海波 |
201410 |
218 |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会议”主张的发展演变 |
理论学刊 |
王军 |
201201 |
219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研究的感性转向——评刘少杰教授新著《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 |
学术界 |
王国伟 |
201401 |
220 |
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强化中的民族性关注 |
贵州民族研究 |
马光焱、张澍军 |
201507 |
221 |
近代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社会风尚的变迁及特点——以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例 |
贵州民族研究 |
段妍 |
201206 |
222 |
市场交易关系中的信息权力及其影响——以Z电子市场中的“转型交易”过程为例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王国伟 |
201404 |
223 |
居民消费制度的发展变迁与完善 |
理论与改革 |
卢明名、齐晓安 |
201411 |
224 |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研究现状述评——基于30多年来有关期刊文献关键词的计量分析 |
江汉论坛 |
李亚员 |
201509 |
225 |
从业决定的过程分析及就业创业教育的介入选择 |
东疆学刊 |
邹云龙 |
201207 |
226 |
“问题大学生”矫正教育方法研究 |
学术论坛 |
肖建国、王立仁 |
201212 |
227 |
回应德勒兹的“反辩证法” |
学术交流 |
张岩磊 |
201505 |
228 |
近代中国社团立法的演进及启示 |
学术交流 |
兰图、栾雪飞 |
201407 |
229 |
试论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发展之路径 |
学术交流 |
牟丽平、齐晓安 |
201406 |
230 |
崇高的信仰与信仰的崇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旨 |
学术交流 |
曲波 |
201406 |
231 |
传统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
求索 |
李婧 |
201512 |
232 |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路及其中国化适用路径 |
求索 |
张美玲、张富国 |
201504 |
233 |
现代性批判的文化向度及其思想演进 |
现代哲学 |
刘伟斌 |
201511 |
234 |
和谐道德观的规范性来源 |
现代哲学 |
孙戬、胡海波 |
201207 |
235 |
自觉于规矩——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看孔子的自由观 |
孔子研究 |
刘鹤丹 |
201309 |
236 |
德国“间谍门事件”的成因与影响 |
理论视野 |
罗湘衡 |
201501 |
237 |
三青团在国民党学运政策实践中的作用 |
北方论丛 |
柳轶、程舒伟 |
201311 |
238 |
科技时代与人的生存困境论析 |
北方论丛 |
唐德先 |
201205 |
239 |
马克思早期的文化观 |
北方论丛 |
胡海波 |
201205 |
240 |
“神道设教”的人文意义 |
中国宗教 |
刘鹤丹 |
201207 |
241 |
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引导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周军、田克勤 |
201305 |
242 |
论“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范规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观”创新探讨之二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张澍军 |
201501 |
243 |
论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吴文莉、张澍军 |
201405 |
244 |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形态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杨志平、张澍军 |
201311 |
245 |
校园中的“大众文化”审美现象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鲁晶、张澍军 |
201307 |
246 |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政治发展素养”培育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张国辉、张澍军 |
201205 |
247 |
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因素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上官苗苗、王立仁 |
201507 |
248 |
人本观照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成立、王立仁 |
201403 |
249 |
大学生问题教育的理性规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吴林龙、王立仁 |
201307 |
250 |
应然与实效维度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王立仁 |
201207 |
251 |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郑敬斌、王立仁 |
201203 |
252 |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郑东艳、郭凤志 |
201205 |
253 |
德育创新应遵循的原则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杨宝忠、郭凤志 |
201211 |
254 |
“经由就业走向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王占仁 |
201309 |
255 |
1935-1937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新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王占仁 |
201201 |
256 |
试论成仿吾的中西文化观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邢宇、程舒伟 |
201505 |
257 |
论蒋介石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分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柳轶、程舒伟 |
201307 |
258 |
再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韩秋红 |
201505 |
259 |
阿尔都塞历史无主体论的谱系背景与独特张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赛、韩秋红 |
201405 |
260 |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 |
韩秋红 |
201309 |
261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几点探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忠军 |
201209 |
262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自觉与文明憧憬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庞立生 |
201505 |
263 |
“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高地 |
201409 |
264 |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高地 |
201311 |
265 |
“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高地 |
201409 |
266 |
建国后刘少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阎志才 |
201311 |
267 |
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阎志才 |
201211 |
268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及条件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齐晓安 |
201207 |
269 |
历史节点上的中国人权建设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影、刘世华 |
201209 |
270 |
我国现行德育课程评价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阅、张富国 |
201405 |
271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郑俏、张富国 |
201305 |
272 |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胡海波 |
201209 |
273 |
论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价值自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张杰、胡海波 |
201205 |
274 |
思想道德素质解构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赵野田 |
201409 |
27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赵野田 |
201309 |
276 |
社会分层视域下执政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唐德先 |
201207 |
277 |
文化自觉的三重释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艳 |
201207 |
278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孙成武 |
201211 |
279 |
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启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王颖、栾雪飞 |
201311 |
280 |
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尹艳辉、栾雪飞 |
201205 |
281 |
美国公民教育的品牌效应、培育路径及启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金昕 |
201303 |
282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康秀云 |
201207 |
283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林晶 |
201307 |
284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林晶 |
201203 |
285 |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史巍 |
201309 |
286 |
理解与体验:大学德育方法与道路的探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倪娜 |
201211 |
287 |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关凤利 |
201211 |
288 |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价值观承载”问题探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冷雪梅 |
201409 |
289 |
说理与解惑“概论”课实现大学生道路认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段妍 |
201409 |
290 |
试析社会转型中区域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以民时期东北为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段妍 |
201205 |
291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探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曲波 |
201403 |
292 |
新世纪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专业性”课程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蒋菲 |
201403 |
293 |
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栾天 |
201403 |
294 |
课外活动: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潇君 |
201403 |
295 |
新时期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途径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柏路 |
201403 |
296 |
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亟需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张艳红 |
201303 |
297 |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特点的三个维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婧 |
201307 |
298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任志锋 |
201307 |
299 |
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原理”课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竭长光 |
201409 |
300 |
马克思历史思维的当代阐释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竭长光 |
201307 |
301 |
“回到”与“遗忘”:论德勒兹对马克思的深层继承关系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
张岩磊 |
201507 |
302 |
论早期阿尔都塞的主体思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宇兰 |
201311 |
303 |
基于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方法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客洪刚 |
201407 |
30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大历史视野的定位与比较方法运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爽 |
201409 |
305 |
劳动与需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双重视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涂良川 |
201411 |
306 |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金山 |
201309 |
307 |
精神生活的形上情结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杨淑静 |
201301 |
308 |
麦金泰尔、马克思与现代道德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田冠浩 |
201505 |
309 |
从海德格尔的Ereignis之思观中西思维的异同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罗兴刚 |
201211 |
310 |
儒家“成己成人”的伦理诉求——个人与社群关系视域的现代性省思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荆雨 |
201211 |
Copyright ?2016 www.huaz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